上风征文|百年历程:我的入党故事

 

近日翻到1953年1月的《川西成都市郊区土地房产所有证》内容有“四区东城乡村民胡安德”(我母亲)“本户全家所有土地共计四亩六分四厘”“瓦房一间半”“任何人不得侵犯”等字样,盖有成都市人民政府方印一枚,落有“市长李宗林、副市长米建书,李劼人签名及私章”。又查1953年3月13日成都市公安局《户口备查》载有:“户别:农业户,住址为:东城乡永年村61组。”这是解放后分田分地对我们一家三口的确权。回忆今生我在填写各种表格住址时,我均用此老旧户口住址,至今身份证上也有“永年村61组”地址。

1950年底,我出生在望平横街54号,父母迁至猛追湾郑家院子后,便带上我一起耕种农田度日,我自认为我是成都市东郊猛追湾的一位农民家庭的儿子,在党的阳光下成长。1958年我就近读圣灯寺小学,今建设路小学。1964年考入成都沙河中学,即成都三十中学。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课,我便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1968年底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便成为回乡知青一直务农。我深知自己没读多少书。然而相比生产队的400多农民我算是有些文化的人了。几年的“文革”使得金牛区200多所中小学教师极缺,1972年我便被生产队推荐进了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吃住不花分文。次年我便分配到成都金牛区院山公社当中学教师。这年我22岁,似一棵小苗在党和政府的沐浴下成长起来。是的,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是的,是党和政府让我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我的人生机遇让我从内心深处感谢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客观地讲,那时的我对党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是浅显的。因为那时,国家还处在“文革”动乱之年,还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教师属于“臭老九”之年,我对这世界,这人生的意义,特别是对党的认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仅一知半解。

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紧接着党和国家在思想意识形态开展了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特别是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伟大的党终止了“以阶级为纲”,树立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那些年月,我通过各种各类的学习,思想觉悟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党的认识也有所提高。那时,我立志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怎么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光阴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具体工作中我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记得此时,我已经是成都市金牛区图书馆馆员了,具体负责全区农村大队图书室借阅辅导和全区出土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一天甘蕴琼馆长说:“小郑,你出生农村本质好,你进过川师,教过书,到馆里工作两三年来表现也不错,你应该争取向党组织靠拢!”之后,在她的帮助下,1980年我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年我又被评为“金牛区年度先进个人”。然而1980年底甘馆长又找我谈话,说调动我工作的事,要我离开这份十分热爱的岗位。她拿出一份写有“因工作需要,郑光福同志从即日起调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宣传部工作”等字,并叫我尽快交接工作到区委宣传部上班。1981年春我便服从组织安排到区委宣传部报到。原来,1980年成都市文物普查工作中,我为宣传部部长毛兴元同志起草的《金牛区保护好文件工作的具体做法》的讲稿,他出席会议发言受到市上肯定。于是经研究决定,我便调到区委宣传部任文化与新闻干事。

在那个火热的改革开放初期,围绕成都市中心一周的金牛区地盘之大!有16个公社,我有用武之地,任其展示!不久,1983年温江地区并入成都市后改16个公社为乡,靠一环路的乡称“内八乡”,以外的称“外八乡”。我的工作重点便是以采访宣传金牛区各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容为主了。为搞好新闻宣传工作,1984年区委宣传部送我到重庆新华社内的中国新闻学院二部进行新闻采写的业务学习。在宣传部几年的工作中我为金牛区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刊播在各报台,如《致高的带路人》《金牛区交流提高乡镇产业产品质量经验》《杜甫草堂吟诗处“寒士”住进新楼房》《金牛区形成三个文化中心》《金牛区公布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康复门诊受欢迎,一月就诊上千人》等,诸多新闻稿,从不同侧面记录和反映了八十年代成都市近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条战线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5年6月底,我学成结业回到区委宣传部,7月1日这一天,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振中慎重地和我谈道:“郑光福同志,根据对你多年的政治表现,工作表现,区委宣传部党支部和机关党委已开会同意你为中共预备党员,希望你树立远大理想,进一步加强政治学习,特别是党史学习和党的理论的学习!”记得那天是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64周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第一次出席了庆祝党的生日的大会,会上我庄严地举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年区委还任命我为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报道组副组长。

党是阳光我是苗,我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不断成长进步。为搞好新闻宣传工作,1986年,市委宣传部、市记协又安排我去当时经济发展最快的浙江温州学习参观。这让我大开眼界,那些年内地人思想解放不如沿海城市。当深圳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发展私营商品生产”等口号时,内地一些人还难以接受,还在争姓“资”姓“社”等问题。这次学习参观后我犹如醍醐灌顶,经过思索我写下了一组温州见闻散记,有《踏上温州之路》《冲破经商旧观念》《桥头纽扣市场》共十篇,先后在《中国经济效益报》、《四川工人日报》、《成都晚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金牛区广播站等新闻媒体刊播出。从侧面鼓动了内地私营经济要向温州人学习,大胆地解放思想,大胆地发展私营经济。

人生的变化无穷。我因采写《温州见闻》等为改革开放而歌的新闻有点影响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当时正缺懂农村“四季”的记者编辑,主持电台工作的副台长程然找到我说:你是学新闻的,现市电台不少骨干去筹建恢复成都电视台了,人手极缺,市委领导叫我们物色人手,想调你进电台来加强对农村广播节目的编辑,希望你能去电台工作。1987年春,我便服从工作需要又调进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市电台对农节目的记者、编辑。到了东城根街76号市电台小角楼上办公室一看,这里硬件条件比金牛区还差,但我没有怨言。我知道全市有十九个区(市)县的广大农村地区需要宣传,我专业对路,兴趣所投,我应是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之地。那年起我便努力采写各地新闻报道,组织区(市)县通讯员队伍,组稿并编写出大量对农广播节目,为扩大宣传范围,经领导同意我又将对农节目改为“市郊天地”,同时又开设了“致富信息”“川西风情”“地名趣谈”等栏目。我在电台干了8年采写编新闻工作,获奖50多个。1994年评为主任记者。《川西风情》还集纳成书,省委老书记杨超同志还为我题写书名。年底我又服从组织安排调成都市广播电视局(台)任总编室主任,后又任办公室主任、社会管理处处长等职。总之,服从党组织安排,我的人生一路走来,一切听党指挥,认认真真工作在各个岗位上,做出一些成绩。回忆今生,我无论在何岗位工作我都尽心尽力,按共产党员标准,以入党誓词严格要求自己,力所能及地做了些具体事,我也多次被评为局(台)的“优秀共产党员”。哪怕是退休后也得到肯定。我十分感谢党组织的关爱。

时光如梭,如今我已是退休老人,现又担任了成都市文广旅游局退休党支部宣传委员。我作为一名党员,认为退休不能退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去年疫情来袭,我不但积极带头捐款,还采写了上万字战疫情篇章,3月17日华西都市报刊出《战疫情我带头捐款》并获得四川文艺促进会“抗疫情”的大奖!退休生活中,我也始终坚持学习,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在新长征的路上我继续地发挥余热,如八十年代初我搞过金牛区地名普查、民间文学普查编写工作,金牛区民政局聘我为“地名专家”。我不仅写了几十篇“地名由来”见诸多报刊宣传成都的地方历史文化,还完成了20万字的《中国民俗志成都市金牛区卷》编写工作,出版了《新闻采写三十年集》等几部专著。2018年2月11日,习总书记来四川视察工作时提出了“成都要建设好公园城市”,今年已三年了,成都市委政府贯彻有力,变化巨大,成都市老干局和活动中心推荐我作为志愿者参与写文拍片,我也十分乐意!今春初二、初五,我与最老的志愿者、80多岁的原市委副书记张锋等多次在“锦江绿道”“合江亭畔”“望江楼”“寻香道”采写拍照,记录公园城市的美景。

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党员,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将继续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书写我人生更多的故事。